腫瘤普查
以往,除體表腫瘤外,腫瘤的早期發現多因患者患有其他疾病于檢查或手術時被意外發現。近三四十年來,腫瘤的早期發現作為“抗癌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中都已逐步開展起來。我國雖是發展中國家,但由于黨和政府的關系,腫瘤早期發現的工作受到極大的重視。
普查即對某些人群進行普遍檢查。普查或稱篩檢,其目的是在人群中檢出患某種病的病人。
一、普查的瘤種
首先要解決的是哪些腫瘤需要進行普查。需要進行普查的腫瘤應具有下列特征:1、具有嚴重的危害性;2、應有較好的治療方法;3、應具有可檢出的臨床前期,是普查能在亞臨床期發現腫瘤,便于治療。符合這些特征的腫瘤不多,目前較公認的惟宮頸癌、乳腺癌等少數幾種腫瘤。其他如鼻咽癌、食管癌、胃癌、腸癌、肝癌等是否適合普查則尚待進一步研究。
二、普查的對象
普查對象應是易患某種腫瘤的高危人群。
40歲以上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及有慢性肝炎病史者為肝癌的高危人群。
胃癌的癌前狀態或癌前病變如胃息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腸上皮中、重度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以及惡性貧血與胃大部分切除術者皆應視為胃癌的高危對象。
結腸腺癌綜合征者或家族性結腸息肉病的家族成員,Gardner綜合征、慢性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及結直腸血吸蟲病肉芽腫患者,為結直腸癌的高危對象。
初次性交年齡早于18歲、本人或丈夫有婚外性伴侶、月經不調及月經墊不潔等為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此外如初產在18歲以前、不孕或多產及宮頸糜爛者,亦應考慮為宮頸癌的高危對象。
家族中有乳腺癌史的40-60歲的婦女,曾患乳腺囊性增生病或其他乳腺良性腫瘤者、未生育者、月經紊亂尤其是患過功能性子宮出血者、甲狀腺功能低下的肥胖者,以及曾患宮體癌或已患過一側乳腺癌者,皆為乳腺癌的高危對象。
三、隨訪、確診和治療
普查有陽性結果的應抓緊確診。一時不能確診的應抓緊隨訪,隨訪的終點是排除或確診確診的病例必須抓緊治療。若無確診和治療,普查即失其意義。
(放療一科 李美麗)